一座城市,兩瓶好酒;
酒以城名,城以酒興。
瀘州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座酒城,
這里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。
按照往年的數據統計
全國每生產4瓶白酒,有1瓶產自瀘州
一座城市能釀造好酒是幸福的。
在1000余年前北宋時期的瀘州,以當時的賦稅收入計(當時仍以酒稅為主要貢獻),瀘州是全國26個大城市之一,被譽為“西南要會”,呈現出“川鹽走云貴,萬商聚瀘州”的商業盛況,更與成都、重慶三足鼎立。
一瓶好酒釀于一座城市,更是幸運的,釀于斯,藏于斯,成于斯。
就像干邑白蘭地之于波爾多,威士忌之于蘇格蘭高地地區,是上天將水、土、氣、微生物、生態環境等資源稟賦,賜予了這片神奇的土地。
瀘州人愛酒,從古至今都是如此。千年前,老祖宗們活著要喝酒,死后還把對酒的念想刻在墓壁上;
今天,瀘州叫酒城,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間,空氣中總有絲若有若無的微醺,真正是“風過瀘州帶酒香”。
壹
古語有云:金角銀邊草肚皮,沿海沿江沿邊,鐵馬秋風塞北,杏花春雨江南。一個城市的位置幾乎決定了它的命運。
因此,君不見,但凡兩江匯合之處、江流入海之地,總有城市,甚至有超級城市群的誕生,如長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,攜長江、珠江與海洋口岸地利之便,幾乎占據了中國經濟命脈的半壁江山。
長江、沱江在這里交匯,帶來充沛的水源,豐富的物產,川流不息的水上運輸貿易和文化交流,也就形成如今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瀘州,自西漢景帝六年(公元前151年)建江陽郡以來,瀘州五商輻輳,商賈往來,2000余年未曾斷絕。
貳
天生重慶,鐵打瀘州 是對瀘州最高度的概括,也是對瀘州性格的生動反映。
山南水北為‘陽’”,“江陽”即“長江之北岸
——《說文解字》
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,江陽郡改建為瀘州。“遠取瀘水以為名,仍治馬湖江口”。
瀘州三面環水,地勢險要,易守難攻,地連川渝滇黔,扼控長江天險之咽喉,故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,這也造就了瀘州人性格里的“純樸剛健”與“英雄俠義”,但這種“英雄俠義”具有更濃厚的“忠義”和“正氣”色彩,是天生帶有“紅色”基因的。
初心莫忘,砥礪前行。
如今,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瀘州,在各地舊址建立起了瀘州烈士陵園、瀘順起義紀念館、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等一批紅色文化教育基地,在近現代革命史上影響意義之深遠。
叁
人生,應該有一場說走就走的酒文化朝圣之旅。
行走在酒城,風過有酒香。張問陶一首絕句“城下人家水上城,酒樓紅處一江明,銜杯卻愛瀘州好,十指寒香給客橙”,寫盡了瀘州的城美、江美、酒美、人美,美不勝收。
美酒生南國,醉美在瀘州。這個夏季,我們一起在酒城賞一番醉人的美景。
瀘州酒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,一步一個腳印,書寫著瀘州酒文化的精彩篇章。作為瀘州酒文化發展中的一份子,瀘州原窖集團是注定繞不開的。
瀘州原窖集團作為一家有著紅色基因和文化的企業,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,那就是要將瀘酒文化發揚光大,也致力于將優質的產品提供給我們的客戶,源遠流長的瀘州酒文化也必將瀘州原窖集團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。
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,瀘州原窖集團要“尋根”,把屬于自己的品牌特色、文化屬性展現在消費者面前。